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工作动态 >

强化人才支撑 服务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5-11-10 11:17    

强化人才支撑 服务农业发展
张金荣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渭南市农业局作为主管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管理部门,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创新工作机制,挖掘人才潜力,依靠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注重人才选拔和引进。一是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畅通人才选拔渠道。二是在局机关,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注重年轻干部培养,早压担子,大胆使用,为干部快速成长创造条件。三是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积极招录引进高层次和产业发展急需人才,2014年引进博士1名,招录硕士2名,今年计划引进博士、硕士6名。目前,全市农业系统共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市管拔尖人才35名,农业推广研究员7名,高级职称315人,中级职称1300余人。
  注重能力素质提升。针对全市农业系统人才年龄和知识结构现状,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赴省农干校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院校深造学习,提升能力水平。积极实施“基层农技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仅2014年培训基层农技员12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扎实做好农民教育培训等工作,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累计组织开展培训685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75.47万份,培训农民234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4.2万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从2014年起,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工作,截至目前认定高级职业农民28名,中级职业农民94名,初级职业农民1600余名。
  搭建平台,促农增收。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咨询、推广、培训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深受群众的好评。2014年,专家团提出产业发展建议11条,建立科技示范点20多个,开展小麦病虫草害防治、瓜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活动18场次,制作电视节目52期,培训讲课90余次,现场培训群众20余万人次。以农业专家为依托,建成“12316”农技服务热线,实时解答群众生产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代农业园区,开展驻园区包联指导服务,着力解决园区在病虫害防治、施肥、栽培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高了农业园区质量和水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大荔埝桥、蒲城孙镇分别建立蔬菜、西甜瓜专家工作站,开展科研攻关,培训专业人才,招引项目、人才入驻,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优化环境,尊重人才。始终对人才“高看一眼”,努力在全系统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坚持每年春节对优秀人才进行慰问,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关心人才成长,在优秀人才选拔、农业系列职称评定过程中,在严格条件的基础上,倾斜基层,注重业绩,注重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好激励作用。2014年,推荐上报的长期活跃在生产一线、服务群众的蔬菜专家史友明、果树专家郭学军,被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开展“农业先进模范”、“最美农业人”推荐评选活动,宣传优秀人才事迹,展示农业人形象,引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担当奉献、服务三农的新风尚。
  发挥人才优势,服务产业发展。把人才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确保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依靠人才推动产业发展。2011年,小麦吸浆虫在我市严重发生,直接威胁小麦生产安全。对此,市农业局迅速组织植保专家调查研究、座谈会商,及时确立了“宣传动员是基础、群防群治是关键、物化防治是手段、包联检查保防效”的科学防控思路,为打赢防虫保粮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年,仅小麦吸浆虫防控就为粮农增收3亿元以上。针对各地地膜玉米栽培模式混乱、一些地方增产不显著等问题,农技专家在充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提出《渭北旱塬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标准》,使全市地膜玉米规范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增产效果更趋显著。
  农业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在新的农业形势下,市农业局将继续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思想,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继续抓好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依靠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渭南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