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人才工作 >工作动态 >

积极构筑科技人才高地 加快建设创新型渭南

    发布时间:2015-11-10 11:13    

积极构筑科技人才高地  加快建设创新型渭南
张向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切实提高人才际遇,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高层次科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渭南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2014年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31%,名列全省第三;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679件和617件;技术交易总额连年翻番,突破亿元大关,达1.2亿元;有22项科技成果荣获市科学技术奖,5项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有4人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有5名高层次人才列入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建平台,吸纳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
  针对“科技资源少、科技投入小、创新能力弱”的实际,我们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施展才华舞台。一是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参与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吸纳聚集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打造企业研发高地。2014年组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1家,累计达到27家,首批8家已通过验收;鼓励科技人员改造提升企业创新模式,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到28家。二是全力打造3D打印创新智造示范基地,为入孵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开放共享设备设施。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等72名3D打印领域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了“陕西增材制造(3D打印)协同创新研究院”。依托西安交大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着力引进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快筹建“渭南3D打印培训学院”。三是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成运营,对外开展服务。将为高层次人才进行技术交易、投资融资、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
  转机制,积极实施“百名科技人才计划”
  按照市委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和渭南市三个“百人计划”实施意见,积极实施“百名科技人才计划”。 2014年47名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科技人才入选首批“百名科技人才计划”。陕西北人印机高级工程师薛志成主持研发的系列电子轴凹版印刷机、卷筒料柔性版印刷机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西安重装渭南光电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理事马新尚主持研发的“高光效大功率LED防爆照明灯具研究与开发”项目,累计申请专利23项,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煤炭化工行业防爆照明领域的技术空白;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36岁的硕士研究生赵萍多次主持参与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建设,累计研发农药制剂40多种,研发的“30%苯醚甲环唑”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产品。
  强激励,充分发挥高层次科技人才聪明才智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投身研发创新热情,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奖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创建等过程中,增添新措施,积极向高层次人才支持倾斜。对主持中省重大科技专项人员分别补助科研经费10万元、5万元,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30万元,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给予1—5万元奖励,极大地促进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渭南高新区对留学博士普海涛创办的渭南神州德信医学成像技术有限公司,优先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其研究开发的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2014年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其产品已在西京医院、渭南中心医院等临床应用。每年组织开展首席工程师一对一入驻科技型企业活动,累计选派首席工程师35名,帮助解决技术难题56项。
  促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步伐
  启动实施了“百家高校院所进渭南”和“书记、市县长进高校院所”、“渭南新材料基地建设论证会”、“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3D打印产业与医疗器械产业推进会”等活动,多次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交大、西工大、航天四院、六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和陕西东大门建设智库专家深入我市创新型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对接和指导。2014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积极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对接,帮助澄城蓝智机器人、韩城华龙电子等多家企业对接专家。深入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寻求技术支撑和项目策划建议,推动卤阳湖湿地恢复治理工作。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推广基地落户我市卤阳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与白水、富平、合阳、蒲城县建立苹果、现代农业、葡萄、酥梨试验示范站和研发示范中心。2014年度全市累计引进各类先进技术成果52项,有力地促进了各类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2015年,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快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给青年科技人才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和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冲刺阶段,及时地扶一程、推一把”要求,进一步拓宽人才发展空间,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启动设立重点创新团队计划,持续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优先支持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市级科技奖的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养一批能够冲击省级、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青年科技人才。三是在市科技资源中心开辟“科技咖啡屋”,举办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交流沙龙活动,营造追求真理、注重实效、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质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经济相结合,让一切为创造财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作者系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