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党员干部教育 >心得体会 >

“第一书记”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发布时间:2015-08-27 09:55    


  今年4月份,中组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此举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办好惠民实事、落实基础制度的一剂良药,也是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良方。
  “第一书记”如何才能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赢得百姓的认可?笔者认为,既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
  “身入”是前提和基础,是一种姿态和表象;“心入”是根本和结果,是一种责任和作风。没有“心入”的“身入”只能游离于形式,浮于事物表面,这样的身入基层,既体察不到真实情况和群众意愿,更不可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反而会使群众失望,伤害群众感情。
  身入基层,就是要能真真正正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放下身段和架子把身子沉下去、扎下跟,多跑跑田间地头、多坐坐炕头、多拉拉家常,与群众进行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基层、融入群众,作为普通群众的一员,才能听到最真切的民声,看到最真实的民情,了解到制约村上发展的根结,掌握到平时难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最大限度的争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履行好第一书记职责奠定好基础。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多和群众拉一回家常,多作一次解释说明,就可能化解一个长期影响当地和谐的矛盾纠纷。
  心入基层,就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村上大大小小的事抓在手上。要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当做“自家人”;多听群众的“真心话”,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多向群众嘘寒问暖,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考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选择;多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因此,沉下心来,带着感情,就会把热情、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耳聪目明”,容易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全面掌握基层实情,从而为科学决策打下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交朋友,一同探讨问题,共同想办法,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促进发展。
  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不是一时之策,而是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发展的长久之计,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满怀深情,沉下心来,始终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带着真心下去,带着热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建强堡垒、带富一方的预期目标。(林建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