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党员干部教育 >心得体会 >

把群众的事永远放在心坎上

    发布时间:2016-02-25 15:01    

把群众的事永远放在心坎上
--记富平县东华街道皂角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会计王玉桂

  在美丽的石川河畔,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偏瘦的中年妇女戴着头盔、斜挎大包,骑着一辆坤式摩托车,风尘仆仆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忙着永远也忙不完的事情。她叫王玉桂,是富平县东华街道皂角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会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办事公道、服务热情,对待群众总是热心、耐心、细心,脸上的笑容始终如阳光般温暖。她由于文化程度较高,19岁就被群众推选担任了生产队会计,并先后担任村妇女主任、村委会会计、支部委员等职,谁知这一干就是39年。
  皂角村地处富平县城区东南角,辖13个村民小组,1309户4785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村,工作千头万绪几乎样样离不开会计,而她的忙碌始终默默在台下,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到井井有条,从不耽误群众的一件事。她多次被县政府、东华街道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当地干部群众提起她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这一路走来,如今已58岁的王玉桂,仍然坚守着服务群众的信念,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第一位,展现着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基层工作者的风采。她说:“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身边的事解决好,群众才会真正认可你。”

  随叫随到,一腔热情服务群众
 
  

  “嫂子,我是皂西组的王爱莉,我母亲住院了,合疗报销需要村上开个证明,现在能开吗?”王爱莉急着给王玉桂打电话,王玉桂说:“你等一会,我马上就到。”当时王玉桂92岁的老母亲正在住院,她在医院服侍,她安顿好母亲骑着摩托车就匆匆赶到村委,给王爱莉开了证明。
  村会计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不起眼的角色,也谈不上职位的高低,但对于一个村来说,确是一个很关键的岗位。每个群众都要与会计打交道,今天不是孩子上学开证明,就是明天迁户口,这些听起来可能都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都是大事。王玉桂常常这样说:“我的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再小的事我都要尽我所能办好”。
  双西组的岳赛家庭十分贫困,父亲患有抑郁症,母亲很早就改嫁,当时小岳赛正读小学四年级,熟悉情况的王玉桂便多次跑到县妇联,向妇联领导反映岳赛的情况,给孩子争取到了政府资助,申办了低保,还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款资助孩子,正是因为她的一份努力才使岳赛顺利完成了学业,岳赛的伯父岳大潮感慨的说:“多亏了王会计的帮助,多好的人啊!”还有皂南组的赵凤侠老人因儿子失踪,生活困难,王玉桂时刻牵挂着她,经常去看望赵凤侠,她向街道办民政部门反映情况后,帮助她申请了低保,并把自己的衣服、棉被等生活用品送给老人。虽然说现在老人已经不在了,但提起这事,赵凤梅的侄子杨根茂总是很激动:“十分感谢王会计的热心帮助,她心里总有困难群众。”
  前些年通讯还不发达的时候,落实一次任务到各组她需要6个小时,但王玉桂始终没有怨言,哪怕加班加点也不等不靠,总是按时按点完成好手头工作。如今,政策越来越好,农民享受了农村合疗、养老保险、粮食补贴、民政救济等惠民政策,这对群众来说都是好事,然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要经过王玉桂的手,当你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或者听到一串串响亮的珠算声,就知道王会计还在默默地忙碌着。
  王玉桂总有办不完的事,风雨无阻,她时常在街道办、村委会、群众家里三地之间奔波,每天都有人找她,电话响起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到她和善、热情的声音。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她一直坚持就地办公,总是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王玉桂几十年坚持着一个原则:随叫随到,耐心、细心地解决群众的困难,绝不让群众多跑冤枉路。

  甘于奉献,一心付出无怨无悔

  近些年来,随着城郊的发展,村上的业务也多起来,王玉桂经常加班加点,常常顾不上家,老母亲年龄大了照顾不到,丈夫满腹牢骚,两个小孙子自己不能带,儿媳也多有怨言,时不时的在家里吵闹,但王玉桂深知自己没有尽到儿媳、婆婆的责任,每次她先给老母亲做好饭才出门,回家后忙前忙后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愧欠。农忙季节,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就进果园忙活,8点准时上班,在村委会最忙的是她,回到家里最忙的也是她,几次想退出,但群众信任她,让她继续连任下去。她始终认为:不干这份工作就回家好好照顾老人管好孙子,干就要把它干好,绝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她不厌其烦的给家里人做工作,家里人看也挡不住她,索性就只好支持她。现在,家里人也习惯了、理解了,都很支持她,家里照顾老人、带孩子尽量不让她干,总给她腾时间,每当老母亲看见王玉桂挎包时,就知道她要上班,嘱咐她出门要注意安全。
  王玉桂每次出门都挎着那个已掉色的大包,包里面装有当天要用的资料表册、计算器、笔记本……还有特殊的两样东西“馍和药”。长期以来,由于工作一忙就顾不上按时吃饭,久而久之成了胃炎,现在只要稍微一饿胃就疼的受不了。有一次,她捂着肚子伏案填表,大家知道她胃疼又开始了,就叫她赶快去吃饭,她说:“没事,胃是老毛病,剩一点就填完了,回家再吃。”现在她每天出门,包里总忘不了装一点干馍,饿了赶快掰上一点先垫着。就这样,她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谁家都有一本细心帐,但王玉桂心里却有一册百家帐,她熟悉村里的各类情况,谁家里有几口人,谁家里生活困难等等她都有一本细心帐。她的足迹踏遍了皂角村的角角落落,一旦有啥政策,她在大脑里一筛选就知道谁符合、谁首先需要救助。她工作几十年,一心惦记着群众,从未让自己的亲戚借机沾光。
  “我觉得一个子女的不能进行分户,出嫁女应随户迁走,不应参与集体分配。”这是王玉桂在兴顺组赵水侠家了解户籍管理意见。对于近些年出现的一些出嫁女户口不走或者回迁的问题,干部用嘴给群众一说行或者不行,常常因管理制度的缺陷发生矛盾纠纷,王玉桂深感问题棘手,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涉及却没有明确的制度严格约束。于是她找来资料研究,学习各地先进村的户籍管理办法,又深入群众当中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具体情况,认真记录了每一位群众的看法,收集各类意见,整理之后与村上干部开会讨论,接着她再把形成的意见反馈给群众,然后再开会讨论,如此三番五次的调查、修正、讨论,最终形成了《皂角村人口户籍管理办法》。这一制度的确定,化解了不少矛盾。随后,她又协助村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皂角村财务管理制度》《皂角村干部管理办法》。
   “你给我教一下,在制表时多增加一行,应怎样操作,按哪个键?”王会计在向大学生村官学习怎样制表。随着办公网络化的发展,更多的业务需要电脑操作,她觉得自己不学就落伍了,主动向年轻人学习电脑知识,怎样打字、怎样指标等等,不懂英文字母,就在每个键盘上,用胶布贴上对应的汉语拼音,从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开始,通过不断的摸索练习,她已慢慢学会打字、制表了。每当学会一样东西,她都会像小孩一样开心,她时常给年轻人说:“人要不断学习,才能干好本职工作,进而做到敬业、奉献。”由于年龄慢慢偏大,特别是村上的工作量大任务重,为了培养接班人,村上给配备了一名助理跟她学习业务,王玉桂总是很认真、细心的教他带他。他提起王会计深情地说:“王姨特别有耐心,用她几十年总结的经验指导我,通过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如何做事,才能更好服务群众。”

  做好表率,一身正气清白做人

  “我先拆吧!有些群众对政府拆迁政策理解有误,我给群众带个头,他们心里就有底了。”这是在小牛西沟拆迁工作中王玉桂给领导的表态,她也是这么做的。王玉桂的家在小牛组,在整村拆迁中,起步工作困难,群众对政策不理解,不愿拆,王玉桂就和拆迁干部一同入户做工作,真心真诚讲解拆迁政策,有时受到个别群众的讽刺她不气不恼,以诚心打动群众,她顶着压力带头搬迁,和群众享受同等的拆迁政策,从不要求政府给予原则以外的任何补助。
  王玉桂挎上自己的大包,骑上摩托车,就习惯性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仿佛世界在变,她依然是那样朴素、可亲、纯净、精干,也许这是形容她最好的词语。每当她一出门,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群众,老远就向她打招呼。她在牛蹄组老党员王桂芳家走访时,王桂芳拉着她的手说:“玉桂,我还没交党费,你给我捎上,全年一共是6块钱,你数数。” 王玉桂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让老党员签个字,这个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他干的每一项工作,让党员群众签字已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
  王玉桂见到乡亲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也许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
  “你这个不行,人工机械费,应单独造表,而且每个人要签字按手印才能报账。”这是王玉桂在给兴顺组组长王强反馈报账的问题。她对群众的事讲情,但对账务问题绝不马虎,始终坚持原则办事,在王玉桂手里从未发生一例资金问题,在她的账务本上详细的记录着每笔账务的进出、用途、签字人、时间及附件,她的账务经受住了县、街道农经部门的多次审查,县农经站审计股股长董锋这样评价王玉桂:“我接触的会计很多,唯独王玉桂最令我敬佩,因为她在用良心做账!”
  “当干部不要老想着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的恳切要求,王玉桂知足常乐,真正管住了自己的嘴和手,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干事,始终兢兢业业,实现了她永不褪色的人生本色。
  王玉桂常说:“我是一名老党员,我长期受党的教育,我深深明白,做党的干部就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能吃苦、不怕累,能受气、有耐性,群众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我会尽我所能做到最好。”朴实的语言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她是用自己的一言一心、一举一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姜永信  张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