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亮起来 责任扛肩上

    发布时间:2016-11-22 16:06    

党徽亮起来 责任扛肩上
——韩城市桑树坪镇“两学一做一争当”学习教育开展纪实

  夜幕降临,韩城市桑树坪镇川道沿线的杨家岭、崖岔、赵家山等村庄,老远就可以看到,鲜红的党徽高高地矗立在党组织活动场所,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格外夺目。
  这是韩城市桑树坪镇今年实施的特色党建工程——点亮工程。
  桑树坪镇党委副书记叶鹏说:“点亮工程只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种外在形式,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让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宗旨,群众能够找到组织,始终信赖组织,把‘两学一做一争当’学习教育成果实实在在地展示出来。我们不仅要求党徽在面子上点亮,更要在里子上点亮,党组织的作用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党徽点亮了,党员务实了,群众方便了……党员干部尽职尽责、一心为民的实干精神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点赞。群众被感染了,带动了,他们自发地参与村镇重点工作、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学做结合打牢党建工作基础

  桑树坪镇共有党总支5个,党支部54个,党员1572名。今年以来,该镇党委以转变基层作风、破解党建难题为突破口,强化班子建设,提升基层党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两学一做一争当”学习教育中,该镇党委领导带头记写笔记、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深化整改,确保全镇党员干部学有榜样,做有示范。学是基础,做是关键,把学习教育和党内各项活动有机融合,把学习成果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才是最终目的。为此他们通过“让党徽发光,让党旗添彩”这一载体,在“两学一做一争当”学习教育中制定了详实的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每月树立典型和评选先进;给每个党员发放一本口袋书,为流动党员开展寄学,老弱病残党员开展送学活动;组建了一支党员“先锋”服务队,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服务队队员与贫困户精准结队帮扶,打造“1+1”精准扶贫模式,让精准扶贫工作真帮实助。
  过去,“三会一课”制度不标准,党费收缴不经常,党员学习不深入。通过学习教育、召开“三会一课”、严格收缴党费,所有党员在党意识增强了,心灵回归到组织里了。
  过去,党员干部心中有责,又不是尽全责;心中有事,又不全是公事。通过学习教育,建立“桑树坪党建微信交流群”,镇村干部130余人每天在群里晒学习笔记,晒精准扶贫,晒环卫整治,交流工作方法经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创先争优氛围浓厚,心思全操到工作上了。
  过去,干部对宗旨口上有,心中装,具体工作又落不实。通过学习教育,2016年,全镇实施精准扶贫项目6个,对河滨大街和河湾市场道路进行了改造,镇区垃圾填埋场、三个千人社区等重大民生项目,逐项分解,落实专人,周一安排部署,周五听取进展汇报,干部的心劲凝聚到民生上了。 

群众的大小事就是党员的事

  桑树坪镇是个山区农业大镇,距离市区三十多公里。当地老百姓最大的不方便就是进城不方便、办事不方便。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桑树坪镇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推行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度(党员代办制),群众有困难,党员来代办。
  提起“党员代办制”,老百姓纷纷竖直了大拇指。该镇要求每个党员代办员都必须联系附近一定的群众,负责定期走访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受理委托代办事项。代办以老、弱、病、残及家庭困难的群众为主,其他有需要、有困难的群众也可提出申请。为了让这一制度进一步规范,他们在每个村均设立代办站,挂牌办公,专人值班,确保天天有人在,事事有回应。
  有时虽然晚上7点多,代办站依然灯火通明,代办员有条不紊地接待群众办事。“党员代办制”都为群众办哪些事?崖岔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亭说,只要群众办事有困难,都由党员来代办。内容包括证照审批、缴费报销、公益服务等三大类,户籍、计生服务、小额贷款、新农合、民政、城建、扶贫、档案查阅、党团关系转接等。代办形式包括为申请人提供资料送审、转报、上报、协调、督办、陪办等多种方式,直到将办事结果送到申请人手中。
  镇党委副书记康宏说:“我们要求代办采取自愿、依法、无偿、高效的原则,即代办事项必须经过群众授权委托,群众不愿代办或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得强制代办,对行动不便的村民实行上门代办;严格按照程序受理和办理,既要热情服务,又要依法律法规办事;实行无偿服务,不收取代办费;群众委托办理事项要及时受理,快捷承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

帮群众脱贫致富就要来实的

  高波是从交通局选派到姚家埝村的第一书记,在村上工作已经半年多了。
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不同,让高波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因为没有农村工作经验,驻村伊始,他是抱着诚心学习的态度,虚心向实践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和群众学习,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边学边干,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驻村第一天,在原第一书记陪同下,高波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我内心感到十分震撼,根本想不到现在还有如此贫困的家庭,当时就对自己说,村上的贫困户不脱贫,我就扎根不回城。”高波说,他当时给每户贫困户留下联系电话,并承诺只要找他,他会尽力办好每一件事。
  姚家埝村的村民们以为高波的私家车是“公车”。事实上,他的车比公车还忙。市残联邀请专家周末在市医院为智残人做智力鉴定,他冒雨开车到村接送两位贫困户到医院做鉴定;贫困大学生任小兰要办理贫困生补助,需要市扶贫办签字盖章,也是周末,他想方设法联系,开车为其办理相关手续;他积极与卫生院对接,进户给贫困户免费体检,因两个人外出没有体检,他专程开车再去了一趟;贫困户任念锁智障,妻子患有癫痫,女儿上大学,高波帮其申请低保。低保办妥后,因其没有惠农一卡通,他又开车带着任念锁到财政所、农商银行办理……
  在韩城市桑树坪镇,像高波这样让群众从内心认可的党员干部比比皆是。
  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平凡小事,老百姓从最初的对干部怀疑、观望,到之后的信赖、依靠,再到如今的理解、支持,他们从中看到了党员干部“平时看得出、急时站得出、难时豁得出”的形象,深切地感受到“两学一做一争当”学习教育带来的无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