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夯实四个基础 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信息来源:澄城县委组织部 王维平  责任编辑:拓海瑞  发布时间:2020-06-22 11:15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近年来,澄城县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治理方式,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路径,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全面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

一、夯实党建基础,在完善村级党组织两大功能上实现突破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澄城县以党建领航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强化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为契机,联合纪检、政法、公安等11个部门,对全县村两委干部进行“二次体检”,调整补配不合格村干部86人,全面实现16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按照每个村12人的标准,建立村级后备力量;2018年以来累计确定36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目前已经完成20个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工作任务,今年确定的16个软弱涣散村整顿提升工作正在扎实开展,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二是激发干部活力。在10个镇(街道)全面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采取“理论授课、座谈讨论、交叉观摩、知识测试”等模式,全面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加强农村党员及外出务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采取党员“承诺践诺、星级评定”、每月5号统一活动日、党员义工服务队、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等形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年从村级干部中招录一定比例的公务员,全面落实农村离任干部生活补助,持续激发和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三是规范村务管理。按照全省“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标准化创建工作要求,紧扣“组织体系、班子队伍、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工作运行、基础保障、活动阵地”七方面创建工作要求,以标准化引领规范化,以规范化提升组织力,确保村级各项事务能在村党组织引领下,规范高效运转。目前,已创建完成省级标准化示范村6个,市级标准化示范村10个,韦庄镇、冯原镇两个镇被评为渭南市“十佳乡镇”。全面建成“县大厅、镇中心、村代办”三级便民服务站点171个,广泛推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三治”融合。强化自治基础作用,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强化法治保障作用,完善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构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严厉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德治引领作用,探索乡村道德评议与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夯实产业基础,在乡村治理与集体经济发展上实现突破

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稳粮保供给,开展春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行动,建设1000亩增密度试验示范田;扩园强品牌,加快建设十万亩樱桃基地打造中国樱桃第一县,编制《澄城樱桃基地建设技术手册》,做大做强“澄城樱桃”品牌;促生猪产能恢复,制定《澄城县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15项重点任务,确保今年底全县生猪存栏35万头,年出栏50万头。二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继开展了农村改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工作,在全县以净为底抓环境整治,迎头追赶抓农村改厕,源头减量抓垃圾分类,先易后难治理污水,环境整治达到无死角、无盲区、无反弹,为高质量建设陕西城乡环境最干净县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澄城县通过“村集体+”的模式,先后建立了158个产业扶贫园。全县160个行政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坚持“五有”标准(有牌子、有场所、有办公设备、有文件柜、有章程)。制定了《澄城县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35个村实施2020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三、夯实民风基础,在农村新民风建设移风易俗上实现突破

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农村新民风建设,在此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弘扬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有机融合,扎实开展“六进”活动,打造“十新社区”。浓厚宣传氛围,在各村(社区)、主要道路两边设置核心价值观24字宣传牌、宣传栏、文化墙、文化长廊,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培育打造以“澄城老哥”为内涵的地域文化,以“千年黑瓷 大德澄城”为主体的黑瓷文化,以澄城刺绣、澄城剪纸、澄城面花、洪拳鼓等为主体的民俗文化等多层次、多元化、差异化互补发展格局。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写家训送墨宝”“家规家训晾晒”活动,编印《古徵家教家风》,传承文化根脉,留住乡愁。三是推动移风易俗。制定了《乡村文明导引》《全县农村红白事移风易俗倡议书》和《全县农村红白事移风易俗十不准》,建立了“一约四会”长效机制,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赌博败家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是完善村级各类基础设施,全县累计改造农村文化广场20多个,制作大型宣传牌150多个,评选表彰了寺前镇北街村、吴坡村、冯原镇吉安城村、庄头镇永内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评、帮、乐”职能,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五是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各村成立自乐班,自编自演顺口溜、快板、小品等节目,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四进零距”“一元剧场”“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

四、夯实制度基础,在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和制约上实现突破

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组织各镇(街道)认真梳理完善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进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全部进驻便民服务室,推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实行小微权力清单内容、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五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落实村级小微权力责任追究工作。制定印发《澄城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试行)》,明确责任追究方式和责任追究情形。三是深化村级述责述廉工作。印发《关于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监委会主任“述责述廉”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监委会主任“脱贫攻坚专项述责述廉”工作的通知》,组织各镇(街道)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监委会主任“脱贫攻坚专项述责述廉”活动,对各自履责情况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在大会上如实报告,现场测评评议,会后反馈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严查村级干部违纪问题。制定印发《巩固和深化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9年以来,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问题4246人,其中村级干部44人。

下一步,澄城县将不断完善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制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确保实现澄城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各项工作追赶超越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