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教育扶贫在彰显特色中见实效

    发布时间:2017-11-01 14:08    

  今年以来,富平县教育系统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长远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学校育人职能,创新推行精准育人导师制,开展教师和学生结对帮扶活动,为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手与小手牵起来

  创新机制,转变方式。该县教育扶贫从关注国家政策物质层面的精准资助向关注学生个体精神层面的精准帮扶提升,制定印发了《全县中小学(园)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工作方案》,从生活上帮助关心,思想上答疑解惑,学习上帮助指导等方面明确了教师结对帮扶职责。同时,建立局机关党员干部“一镇一校一生”督查包联帮扶机制,制定下发了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教师师德和绩效考核,严格考核、有效落实。

  精准帮扶,关爱扶智。实行“一生一卡、一生一师、一生一策”的精准育人帮扶导师制,共确定帮扶教师3016人,其中党员教师1181人。各基层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学生关爱中心,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家访活动,先后家访学生12540人次。淡村镇仲勋学校开展了党员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子“五个一”活动(每周党员教师陪帮扶学生上一节课、陪孩子吃一顿饭、与孩子谈一次心、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与孩子开展一次活动),在帮扶中为学生送去温暖、送去爱心,进一步密切了家校关系,提升了党员教师形象,增强了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助学与助困动起来

  上下联动,做到“三个清”。依托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先后对全县贫困户家庭在校学生进行了两轮次的集中摸底,核准学生家庭状况、收入水平、致贫原因等,做到“底数清”。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找准贫困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了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对策清”。对摸底出的3566名贫困家庭学生家庭状况、帮扶教师等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全县每一位贫困家庭学生除了在当地镇村建档立卡之外,在学校都建立了帮扶信息卡。富平中学建立“一生一册”,对2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的各项资助政策,得到的学业、生活等方面帮扶全程记录、全面记载。迤山中学减免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费,并在餐厅为其提供了勤工俭学岗位,在宿舍为其家长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庄里镇中心学校组织师生员工为患白血病学生筹集善款3万余元,用爱为生命护航。

  延展深化,实现全覆盖。实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两延两免”,将学前段的生活困难补助由学前一年延展为三年,义务段由建档立卡家庭住宿生延展为全部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除高中、中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住宿费。2017年发放各类补助资金970余万元,惠及15664名贫困学生;暑期发放助学贷款2295人1460余万元,惠及285名贫困大专院校学生。同时,严格落实教育扶贫在控辍保学方面的规定,实行“六长”(即教育局长、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负责制,构建和完善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和控辍保学月报制度,每月25号各学校向当地政府和教育局汇报控辍保学工作,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目前,全县没有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困辍学失学。

  成长与成人树起来

  倾情关爱,扶智扶技。该县以结对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高度关注孤儿、残疾、单亲、留守、心理障碍、后进生等特殊群体。留古中心小学、白庙学校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的平台作用,利用亲情热线、心理咨询等形式关爱留守儿童,弥补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特殊教育学校为部分残障孩子送教上门,并结对联系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对20名聋哑学生进行美甲和按摩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谋生技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促进成长,提升学业。通过结对教师一对一的课外辅导和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促进了贫困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7月份,组织30名初高中建档立卡家庭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四川绵阳参加了科技夏令营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今年,全县有285名贫困家庭学生考入高等院校,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为以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创业,改善家庭贫困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王国柱)